欢迎访问知识产权学术与实务研究网! [请登录], 新用户?[免费注册] 设为首页|添加收藏|联系我们|网站地图|English
当前位置:知识产权学术与实务研究网 > 知识产权论坛 > 著作权法论文选登 >  文章

论著作权法保护工业设计图的界限- 以英国《版权法》的变迁为视角

来源:《知识产权》 2013年第1期  作者: 王迁  时间:2015-02-08  阅读数:


[10]See L. B. (Plastics) Limited v Swish Products Limited, [1979] R.P.C. 551, at 601。在另一起涉及传送装置的版权侵权案中,法院认同被告没有见过原告对滑轮的设计图,而是将原告的滑轮作为样板加以仿造。但由于原告的滑轮是根据设计 图制造的,被告仿造的滑轮必然是该设计图的三维复制件,因此认定被告的仿造行为构成对原告设计图的版权侵权。See Solar Thomson Engineering Co. Ltd. v. Barton [1977]R.P.C. 537, at 558-559.
[11]See British Leyland Motor Corporation and Others v Armstrong Patents Company Limited, [1986] R.P.C. 279, at 362-363.
[12]See British Leyland Motor Corporation and Another v Armstrong Patents Co. Ltd.,[1984] F.S.R. 591, at 603, 627.
[13]同上引案例,at 610。上议院多数法官也表达了完全相同的意见,See British Leyland Motor Corporation and Others v Armstrong Patents Company Limited, [1986] R.P.C. 279, at 351, 355。 Templeman爵士明确指出:汽车制造商在汽车制造过程中通过将尾气管的二维设计图转化为三维尾气管,直接复制了其尾气管设计图。而被告通过复制原告 的实物尾气管,间接复制了尾气管设计图,at 363。
[14]See British Leyland Motor Corporation and Others v Armstrong Patents Company Limited, [1986] R.P.C. 279, at 380.
[15]涉及以上产品的案例为British Northrop Limited and Others v Texteam Blackburn Limited and Another, [1973] F.S.R. 241, at 255.
[16]Temple Instruments Limited v Hollis Heels Limited [1971] F.S.R. 634.
[17]L. B. (Plastics) Limited v Swish Products Limited, [1979] R.P.C. 551.
[18]Dorling v Honnor Marine Ltd, [1965] Ch. 1.
[19]British Leyland Motor Corporation and Another v Armstrong Patents Co. Ltd.,[ 1984] F.S.R. 591.
[20]Canon Kabushiki Kaisha v Green Cartridge Co. (Hong Kong) Ltd., [1996] 1 H.K.L.R. 69.
[21]L. B. (Plastics) Limited v Swish Products Limited, [1979] R.P.C. 551, at 566.
[22]See British Leyland Motor Corporation and Another v Armstrong Patents Co. Ltd.,[1984] F.S.R. 591, at 609, 628.
[23]同上引案例,at 601, 603。上议院完全赞同这一点,See British Leyland Motor Corporation and Others v Armstrong Patents Company Limited,[1986] R.P.C. 279, at 349.
[24]在前述L. B. (Plastics) Limited v Swish Products Limited案中,被告律师就提出,只是因为被告的抽屉碰巧是根据产品设计图制造的,就使一个完全合法的复制行为变成侵权,这是荒谬的。而上议院的回答 是:“所有的抄袭者要承担侵权风险……工业领域的抄袭者和其他领域的抄袭者承担同样的风险并不荒谬”,L. B. (Plastics) Limited v Swish Products Limited, [1979] R.P.C. 551, at 569-570.这实为答非所问。
[25]See British Leyland Motor Corporation and Another v Armstrong Patents Co. Ltd.,[1984] F.S.R. 591, at 603.
[26]See George Hensher Ltd.v.Restawile Upholstery (Lancs.) Ltd. [1976] A.C. 64.
[27]British Leyland Motor Corporation and OthersvArmstrong Patents Company Limited,[1986] R.P.C. 279, at 380.
[28]1949年《注册外观设计法》(Registered Designs Act 1949)第1条第(3)款规定:“本法所称的‘外观设计’是指……其在最终产品中的特征完全通过视觉判决,并具有视觉吸引力。不包括……完全由产品所要 实现的功能所决定的形状或外貌特征”。判例也确定了这一点,See MP Incorporated v. Utilux Ltd. [1972] R.P.C. 103.
[29]See British Leyland Motor Corporation and Another v Armstrong Patents Co. Ltd.,[1984] F.S.R. 591, at 625。 上议院的Templeman爵士就此指出:本案中的尾气管永远不可能获得外观设计注册,因为其不但缺乏新颖性,而且仅仅是一种为实现排放尾气功能而必需的 机械装置,See British Leyland Motor Corporation and Others v Armstrong Patents Company Limited, [1986] R.P.C. 279, at 367。 Templeman爵士也认为:尾气管毫无视觉吸引力,而且其形状是为实现排放尾气的功能所必需的,因此不可能获得外观设计注册,at 380。
[30]British Leyland Motor Corporation and Others v Armstrong Patents Company Limited,同上引案例,at 349。
[31]英国著名版权法专家Cornish教授指出:这种保护机制产生了极端的后果,极大地影响了工业生产。参见William Cornish, David Llewelyn, Intellectual Property: Patents, Copyright, Trademarks and Allied Rights, 6th Edition, Sweet & Maxwell, London, 2007, p.571 。
[32]在“尾气管”案中,上议院的Templeman爵士指出:议会不会意图使对设计图的保护成为阻止他人仿造功能性产品的手段。See British Leyland Motor Corporation and Others v Armstrong Patents Company Limited, [1986] R.P.C. 279, at 365。
[33]同上引案例,at 349。
[34]同上引案例,at 357。
[35]英国早就通过一系列判例确认了这一点,See Betts v. Willmott (1871) 6 Ch.App. 239 at 244-5; Dunlop v. Neal [1899] 1 Ch. 807; Sirdar Rubber Co. v. Wallington Weston (1905) 22 R.P.C. 257) 。
[36]See British Leyland Motor Corporation and Another v Armstrong Patents Co. Ltd.,[1984] F.S.R. 591, at 610, 629.
[37]同上引案例,at 611。
[38]See Solar Thomson Engineering Co. Ltd. v. Barton [1977] R.P.C. 537, at 560-561.
[39]汽车的尾气管在当时属于汽车的易损耗配件,在汽车使用期限中需要更换10次左右,See British Leyland Motor Corporation and Others v Armstrong Patents Company Limited, [1986] R.P.C. 279, at 351。
[40]See British Leyland Motor Corporation and Another v Armstrong Patents Co. Ltd.,[1984] F.S.R. 591, at 611-612。
[41]这是上议院Bridge of Harwich爵士的观点,See British Leyland Motor Corporation and Others v Armstrong Patents Company Limited, [1986]R.P.C. 279, at 356。
[42]这是上诉法院Oliver法官的观点,See British Leyland Motor Corporation and Another v Armstrong Patents Co. Ltd.,[1984] F.S.R. 591, at612。上诉法院Fox法官对此表示赞同,at 629。
[43]这是上诉法院Oliver法官的观点,See British Leyland Motor Corporation and AnothervArmstrong Patents Co. Ltd.,[1984] F.S.R. 591, at612。上诉法院Fox法官对此表示赞同,at 629。
[44]See British Leyland Motor Corporation and Others v Armstrong Patents Company Limited, [1986] R.P.C. 279, at 359.
[45]同上引案例,at 361。
[46]同上引案例,at 361。
[47]同上引案例,at 376。
[48]同上引案例,at 374。
[49]同上引案例,at 377。
[50]同上引案例,at 361。
[51]同上引案例,at 377。
[52]英国枢密院司法委员会(The Judicial Committee of the Privy Council,在判决书和法律文件中一般简称“枢密院”)受理从一些英联邦国家或英国海外属地上诉的民事或刑事案件。参见Simon Askey, Ian Mcleod, Studying Law, p.58。
[53]See Canon Kabushiki Kaisha v Green Cartridge Co., [1997] A.C. 728, at 739.
[54]See British Leyland Motor Corporation and Others v Armstrong Patents Company Limited, [1986] R.P.C. 279, at 376.
[55]See Canon Kabushiki Kaisha v Green Cartridge Co., [1997] A.C. 728, at 736.
[56]参见Hugh Laddie,etc., The Modern Law of Copyright and Designs, p.2255。
[57]See British Leyland Motor Corporation and Another v Armstrong Patents Co. Ltd.,[1984] F.S.R. 591, at 609, 628.
[58]在涉及未经许可制造“海宝”造型玩具挂件的刑事案件中,法院即认定:“未经著作权人许可,生产海宝形象美术作品的玩具挂件并对外销售,系 复制发行相关美术作品的行为”,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法院刑事判决书(2011)黄刑初字第86号。在著作权民事侵权案件中,法院也均认定未经许可根据平面美 术作品制作相应的立体实物构成对复制权的侵权。如法院曾判决,未经许可制造外形与腾讯QQ企鹅动漫形象类似的加湿器,属于“从平面到立体的再现复制”,构 成对复制权的侵权,见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民事判决书(2007)朝民初字第17052号。
[59]刘春田主编:《知识产权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63页。
[60]谢乒:《论从平面到立体的转移属于著作权法上的复制》,载《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3期,第65页。
[61]马治国:《关于产品设计图纸著作权侵权的认定》,载《科技与法律》1996年第2期,第16页。
[62]Kevin Garnett, etc., Copinger and Skone James on Copyright (15th Edition), Sweet & Maxwell, London, 2005, p.822.
[63]同往释[62],第828页。
[64]最高人民法院曾正确地指出:根据《著作权法》第52条第2款的规定,船厂根据设计图纸建造渔船的行为不是侵犯著作权行为。见《最高人民法 院关于叶庆球与珠海市香洲船舶修造厂等著作权侵权纠纷案的函》,最高人民法院[1997]知监字第48号函。国家版权局也曾正确地将该规定适用于印刷线路 板布图设计图的保护中。国家版权局指出:“线路布图设计原图可作为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未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得以出版等形式复制发行;但是,按照布图设计 生产的线路板主要是具有实用功能的工业产品,已经超出文学、艺术、科学作品的范畴。因此不属于著作权法保护的客体。按照布图设计生产线路板,无论通过何种 方式,例如印刷方式,也应看作是工业产权性质的实施”。见国家版权局对《关于印刷线路板布图设计是否受著作权法保护的函》的答复(权办[1996]71 号)。
[65]吴汉东主编:《知识产权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58页。
[66]参见“迪比特诉摩托罗拉案”的主审法官对此案审理过程中各种观点的整理,芮文彪:《按照设计图生产印刷线路板是否属于著作权法意义上的复 制—上海迪比特实业有限公司诉摩托罗拉(中国)电子有限公司、上海百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著作权纠纷案》,载刘华主编、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庭 编:《知识产权案例精选(2006)》,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年版,第20页。国家版权局版权管理司前副司长许超也曾向笔者证实,在其参加的数场针对该 案的研讨会中,大多数与会者都认为摩托罗拉公司的行为侵犯了迪比特公司对其产品设计图的著作权。
[67]我国法院在这方面已有许多案例,如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民事判决书(2005)二中民终字第00047号(法院认为:“著作权法不保护 创意或构思,著作权人不能阻止他人使用其作品中所反映出的思想或信息。”)、上海市杨浦区人民法院民事判决书(2008)杨民三(知)初字第65号。(法 院认为:“著作权法保护的是对思想具有独创性的表达,并不保护作者在其作品中所反映的思想。本案中原告仅就文章的观点主张权利,而原告文章中所体现的…… 观点是全文的主题思想,属于思想的范畴,不属于著作权法规定的作品保护范围,不受著作权法的保护”。)
[68]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民事判决书(2002)沪二中民五(知)初字第132号。
[69]例如,专门讨论2001年《著作权法》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修改导读》一书指出:“此次修改删除了原《著作权法》第52条第2 款‘按照工程设计、产品设计图纸及其说明进行施工、生产工业品,不属于本法所称的复制’。但这并不意味着承认上述行为构成‘复制’”,却没有解释删除该条 的原因。见李顺德、周详:《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修改导读》,知识产权出版社2002年版,第13页。2001年《著作权法》修改后出版的许多著作在谈 及对产品设计图的保护时,引用了已经被删除的条文—“对图形作品的保护,……不包括按照产品设计图纸生产工业品”,或者得出结论“(对于)道路、桥梁、水 坝、楼房、机床、标准零部件、常用家具等……著作权法只保护平面的设计图”,或提出“按照设计图施工、制造产品,通常不为著作权法调整……否则,势必影响 科学技术的发展”,但并未解释1990年《著作权法》第52条第2款被删除的原因,参见汤宗舜:《著作权法原理》,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年版,第38 页;何山、肖水:《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新释》,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版,第43页。甚至由参加2001年修法的立法者们撰写的著作中,也只是重复 了已经被删除的条文—“著作权法保护工程设计、产品设计图纸及其说明,仅指以印刷、复印、翻拍等复印形式使用图纸及其说明,不包括按照工程设计、产品设计 图纸及其说明进行施工、生产工业品,后者的使用适用其他有关法律的规定”,胡康生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释义》,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第20 页。
[70]See UNESCO/WIPO, Doc.CGE/WA/3, Question Concerning the Protection of Works of Architecture and Works relative to Architecture,Memorandum, by Committee of Governmental Experts on Works of Architecture, Geneva, 1986, para.13.
[71]原文如此,疑为“立体产品”的笔误。
[72]姚红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释解》,第303页。
[73]See UNESCO/WIPO, Doc.CGE/WA/3, Question Concerning the Protection of Works of Architecture and Works relative to Architecture,Memorandum, by Committee of Governmental Experts on Works of Architecture, Geneva, 1986, para. 14.
[74]UNESCO与WIPO“建筑作品政府专家委员会”指出:“建筑作品可能在外形和技术方案上都具有独创性,但与著作权保护有关的却仅是外形或形式上的独创性。……新材料、新建筑方法和其他技术上的创新都不是著作权保护的对象”,同注释[73],para.11。
[75]郑成思:《版权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116页。
共4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相关文章
论软件作品修改权-兼评“彩虹显案”等近期案例
“WAP搜索”及相关服务著作权侵权问题研究
“署名”三辨- 兼评“安顺地戏案”等近期案例
论“制作录音制品法定许可”及在我国《著作权法》中的重构
云计算环境下的著作权制度:挑战、机遇与未来展望
网站创始人
个人简介:(学术)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知识产权法研究所所长、无形资产管理研究中心主任
北京大学法学博士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后
邮箱:fengxiaoqingipr@sina.com
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25号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法研究所
个人简介:(实务)
最高法院案例指导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
最高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研究中心首届研究员
中欧仲裁中心仲裁员
深圳、南京仲裁委员会仲裁员
北京天驰君泰律师事务所律师
中国律协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审判研究会知识产权审判理论专业委员会委员
热点文章排行
联系我们更多>>
通讯处:(Zip:100088)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25号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法研究所(Zip:100088)
点击进入免费咨询>>

All rights reserved  备ICP证号:京ICP备12039890号-3 公安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1402010413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25号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法研究所(Zip:100088)

技术支持:律师营销网  您是网站第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