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知识产权学术与实务研究网! [请登录], 新用户?[免费注册] 设为首页|添加收藏|联系我们|网站地图|English
当前位置:知识产权学术与实务研究网 > 著作导读 > 冯晓青教授著作导读 >  文章

构建知识产权法“平衡理论”的开创性之作---读冯晓青教授《知识产权法利益平衡理论》

来源:知识产权学术与实务研究网  作者:  时间:2007-01-02  阅读数:

 

陈美章

 

                 (北京大学知识产权教学与研究中心主任、教授;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副理事长)

 

                                  原载《知识产权》2006年第6期

 

近些年来,我国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发展和取得的成效为知识产权法的理论研究提供了巨大的舞台。在新的形势下,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和政策问题的很多方面也特别需要理论支持和推动。例如,当前国际知识产权制度在很大的程度上是由发达国家主导的,发达国家从自身利益出发,高举知识产权保护主义旗帜,对发展中国家不断施加压力。作为发展中国家的重要成员,我国究竟应当怎样对知识产权保护进行定位,如何正确应对复杂的国际环境,需要从理论层面有明确的认识和态度。另一方面,知识产权法作为一门重要的法学学科,理论研究的升华也是该学科发展的必由之路,是该学科成熟的标志。

近些年来,我国知识产权学术界专家、学者除了对立法、司法等现实问题的研究给予高度关注外,也越来越重视学科的理论品位构建。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知识产权法研究所博士生导师冯晓青教授就是其中的一位。他近来又有一部巨著——近百万字的《知识产权法利益平衡理论》(以下称《平衡理论》)已由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出版。

我有幸在该书出版后的较早时刻一读为快。该书给我的第一印象是装帧设计美观大气、学术品位浓。花费多日读完后则有一种内容厚重、耳目一新的感觉。

书以知识产权法基本原理为指导,运用法哲学、法律经济学等研究方法,从利益平衡机制入手,探讨知识产权法的制度理性和价值构造,透视其背后的利益平衡机理。全书以利益平衡为基点,围绕知识产权的专有性与社会公众对知识产品的合理需求这对基本矛盾,探讨利益平衡机制在知识产权法中的正当性与合理性;通过剖析知识产权法中所涉及的各种权利配置和利益分配的制度设计,提出并建构了一个以利益平衡原则为基础和核心的知识产权法的理论框架和体系,以提升对知识产权法理论的系统认识,为知识产权部门法的研究提供新的方法、新的视角与新的认知模式。

通读该书,我认为该书具有以下特点和创新。

 

一、研究内容系统而全面,开辟了知识产权法理论研究的新领域

 

《平衡理论》一书共计98.5万字,分导论、知识产权法的目的与利益平衡、知识产权的私权保护及其扩张、知识产权法中的公共利益、知识产权人利益与公共利益之间的平衡、实现知识产权法中利益平衡的主要制度设计等6编,计33章。在框架结构上,该书从利益平衡的基本理论和原理入手,站在利益平衡的高度审视知识产权法的目的,然后对知识产权的私权性与专有性以及私权的扩张、知识产权法中的公共利益等问题作了深入研究,在此基础上从宏观和微观视角全面探讨了知识产权法蕴涵的利益平衡精神及其建构机制。最后,从知识产权法的价值构造层面探析了知识产权法利益平衡价值目标的制度安排。这些内容环环相扣,前后存在内在联系,并且从多个角度透视了知识产权法的基本理论,如知识产权法的目的、知识产权的私权性、知识产权保护的公共利益、知识产权法的价值构造、知识产权法的精神实质等等,使人能够在深刻领会知识产权法的平衡精神的同时,掌握知识产权法的基本要旨。而且,对这些内容的探讨开辟了知识产权法理论研究的很多新领域,扩充了知识产权法的研究视野。该书将利益平衡的一般原理运用到知识产权法中,形成系统的知识产权法利益平衡理论,并创立以利益平衡原则为基础和核心的知识产权制度的理论框架和体系,在完善我国知识产权法基本理论研究方面,具有开拓性、前瞻性。

 

二、研究方法上富于创新,推动了知识产权法理论研究的深入和研究方法的多元化

 

    在以往的知识产权法理论或实践问题研究中,大多限于规范研究、案例研究、制度研究等基本概念、原理、实务操作层面问题研究。这些研究方法对于认识知识产权法的基本问题固然具有重要意义,也是通常的研究方法。但是,从较高的层次和理论抽象层面来说,这些方法仍然是不够的。我欣喜地看到,作者在研究方法上较之于传统研究方法有了很大的进展。该书将法哲学、法律经济学、公共政策学、心理学、社会学方法等运用到知识产权法的研究中,拓宽了知识产权法的研究视野,丰富了知识产权法的研究方法,在研究方法和进路上具有重大创新。下面将选其部分内容进行点评。

    一是法哲学分析方法。该书十分注重运用法哲学研究方法,探讨如何通过知识产权法的利益平衡机制来协调不同主体间的利益冲突,实现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公平、正义等价值目标,并分析通过相关主体权利义务的分配来确立知识产品资源分配的正义标准、正义模式和正义秩序。该书在很多研究内容方面采用了法哲学分析方法,如在分析知识产权法的目的、知识产权的私权性、知识产权保护中的公共利益、知识产权的限制等方面,法哲学研究方法都有充分体现。通过理论抽象,使人对知识产权法的利益平衡原则和机制有了透彻的理解和认识,进而能够深刻认识知识产权法的价值构造和精髓。

二是经济学分析方法。在经济学研究方法中,作者主要运用了法律经济学的分析方法。而且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在运用经济学方法时,并没有完全局限于狭隘的法律经济学分析方法,而是试图从多个角度和层面进行探讨,包括产权经济学、制度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福利经济学等,从而使读者能够对知识产权法中的利益平衡问题进行全方位思考和学习。作者在知识产权法方面的这一研究特色,当然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其除了法学学位背景外还具有经济学学位知识背景。

三是法律政策学、公共政策学分析方法。法律作为重要的社会规范之一,都有一定的政策目标。从一般意义上说,法律是国家为一定的社会政策服务的。知识产权法当然也不例外。因此,从法律政策学和公共政策学层面透视知识产权问题,也是研究知识产权法的重要方法。在国内知识产权学者对这一方法较少运用的情况下,作者运用这一研究方法更显得难能可贵。研读该书可以发现,该书在很多方面体现了对这一方法的运用。

此外,社会学分析方法、历史学分析方法、心理学分析方法等,也在本书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利用。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作者具有深厚的学术根底和广博的人文社科知识。

 

  三、高度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研究,具有融理论探索与实务研究一体化的特色

 

    《平衡理论》在撰写和探讨的过程中,始终突出理论基础与学术价值,上述研究方法本身即反映了作者具有深厚的知识产权法理论功底。该书是一部知识产权法理论专著。正如作者在后记中所指出的那样,该书名为“知识产权法利益平衡理论”,实则也是对知识产权法基本理论问题进行比较全面的探讨,因为该书在以利益平衡为基石范畴和基本原则研究知识产权法理论时,较广地辐射到了知识产权法的基本概念、原则、原理乃至知识产权法哲学问题。因此该书可以定位于知识产权法基本理论之学术专著。[1]

    同时,通读全书则可以发现,该书也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实用性,具有融理论探索与实务研究于一体的特色。这主要体现在:作者在研究与探讨中运用了大量的知识产权判例、法律和立法报告资料,并对知识产权法各种相关理论进行了评价和分析。作者在注重理论抽象和提炼时,也十分重视实证分析与研究。作者不限于对知识产权法利益平衡理论进行学理上的论证,也重视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在广泛考察、剖析大量司法判例、立法资料和多种学术观点的基础上,对利益平衡原则和机制进行实证考察。例如,在研究知识产权法中蕴涵的公共利益问题时,作者以大量的立法和判例资料作依据,论证了知识产权法中确保公共利益的极端重要性和缘由。[2]

    由于知识产权法本身既具有很强的理论性,也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知识产权法理论专著重视应用性、实践性和实用性,作者的这种写作思路和风格是值得我们借鉴的,也是难能可贵的。该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鲜明特色,使得其不仅对知识产权法方面理论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而且对知识产权立法和司法实践具有很强的参考借鉴意义与实践指导价值。

 

    四、在知识产权法理论与实践研究中提出了具有创见性的观点

 

    作者近些年来一直侧重于知识产权法方面的前沿问题研究,这些问题涉及到知识产权理论和实践领域中的很多重大和疑难问题。在该书中,我们欣喜地看到,作者对这些问题研究又有了重要突破,并提出了很多富有见地的独到观点、思想,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理论体系。作者将利益平衡的一般原理运用到知识产权法中,首次系统地形成知识产权法的利益平衡理论,以及以利益平衡原则为基础和核心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理论框架和体系,并最终形成了冯晓青教授个人在知识产权法方面的“平衡论”思想和体系。

    在该书中,作者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观点,如:利益平衡是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基石。在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中存在着不同的利益主体,知识产权保护制度需要在这些利益之间进行协调,特别是在知识产权权利人和社会公众之间的利益进行协调与平衡;利益平衡是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价值目标。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应本着这一原则,充分考虑权利人与社会公众的合理权益,协调两者间的关系。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只有在对利益平衡目标的不断追求中,才能实现对社会资源最合理的配置;知识产权法通过平衡协调知识产权权利人和社会公众的利益关系,最大限度地促进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公平、正义社会目标的实现;知识产权是一种具有很强公共利益性质的私权。为此,需要在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中的个人利益特别是知识产权所有人的利益和社会整体利益之间维持一种平衡和协调的关系。

    不仅如此,在与知识产权法的价值构造、利益平衡层面上,作者对知识产权法理论与实践中的一些重大问题,在全书中都做了独到分析。例如,作者从产权经济学、制度经济学、法律经济学等角度揭开了知识共享性与知识产权专有性的矛盾解决的模式和方法,探讨了如何从知识产权化的角度确保最大限度地实现知识资源优化配置;从法哲学、法社会学、公共政策学等角度分析了实现知识产权法中权利义务优化配置的模式,提出了如何解决知识产权专有与公众对知识产权合理需求的矛盾与问题;从历史沿革和现实问题考察知识产权扩张的内在规律与当代社会对利益平衡需求的实现路径等。作者还对知识产权法本身的很多重要问题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在知识产权的精神、知识产权的本质、知识产权法的内在价值构造、“思想”与知识产权保护的关系、知识产权扩张与权利限制及反限制、知识产权法中的公共领域等方面都取得了开拓性成果。作者还注重从微观角度探讨知识产权专门法律中的重要问题,如著作权法中独创性、实质性相似与公有领域的关系,思想与表达二分法与独创性和实质性相似的关系、专利侵权判断中等同判断的平衡原则、商标财产化理论等都做了深入研究。这些观点与思想,有力地推动了知识产权法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的进展。

 

    五、站在世界学术前沿高度研究知识产权法理论问题

 

    本书还有一个明显特点是站在世界知识产权学术前沿的高度研究知识产权法理论问题,重视对国外成果和资料的研究和把握。我们知道,国外知识产权理论与实践远比我国要早,在知识产权制度几百年的发展中,国外特别是在发达国家形成了大量的立法成果、司法判例和学术研究成果,这些构成了我们研究知识产权法理论与实践问题的宝贵素材。我国学者在研究知识产权法问题特别是那些前沿和重大问题时,不能忽视对这些宝贵资料的研究。作者在重视对国外成果把握和研究方面倾注了大量心血。在《平衡理论》一书中,作者考察和研究了国外特别是发达国家大量的知识产权案例、立法资料,对国外专家学者的主要成果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对这些资料和成果的把握和研究,使得该书内容非常充实,具有很强的前瞻性、前沿性。当然,作者同样重视对国内立法、判例和研究成果的吸收与探究,书中也不乏很多相关问题和信息的讨论。这样更保障了该书在研究上的全面和成熟。

总之,当我读完《知识产权法利益平衡理论》一书后,一种欣慰感犹然而生。看到了国家培养的年轻一代学者学者、教授的实力。正如今年5月率团赴台参加第六届两岸知识产权学术研讨会上,大陆的青年学者、法官、律师一展学术风采,获得了台湾学术界、法律界、产业界的高度评价。我们看到了一代新人茁壮成长。冯晓青教授就是典型的代表。《知识产权法利益平衡理论》一书是我国知识产权法领域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较强实践价值的理论专著,是构建我国知识产权法平衡理论的开创之作。该书的出版是我国知识产权学术界可喜可贺的。



[1] 参看冯晓青著:《知识产权法利益平衡理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788页。



[2] 参看冯晓青著:《知识产权法利益平衡理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81-149页、第197-210页、第304-361页。





相关文章
法官应读什么书?
知识产权案件审判中的利益平衡
知识产权法领域的行者
利益平衡理论的支点
探求制度构建与运作规则
网站创始人
个人简介:(学术)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知识产权法研究所所长、无形资产管理研究中心主任
北京大学法学博士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后
邮箱:fengxiaoqingipr@sina.com
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25号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法研究所
个人简介:(实务)
最高法院案例指导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
最高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研究中心首届研究员
中欧仲裁中心仲裁员
深圳、南京仲裁委员会仲裁员
北京天驰君泰律师事务所律师
中国律协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审判研究会知识产权审判理论专业委员会委员
热点文章排行
联系我们更多>>
通讯处:(Zip:100088)
点击进入免费咨询>>

All rights reserved  备ICP证号:京ICP备12039890号 公安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1402010413号

技术支持:律师营销网  您是网站第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