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知识产权学术与实务研究网! [请登录], 新用户?[免费注册] 设为首页|添加收藏|联系我们|网站地图|English
当前位置:知识产权学术与实务研究网 > 知识产权特色论坛 > 知识产权特色论坛(之一) > 知识产权战略 >  文章

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正当性之维

来源:知识产权学术与实务研究网  作者:梅术文  时间:2010-05-11  阅读数:

、创新的主体发生变化,“合作竞争共同构成创新的动力。知识经济时代,通过市场竞争实现创新的同时,它还依赖于企业与其他企业、公共研究机构、销售者、服务者和客户等利害关系人的合作。但是知识产权的权利本质意味着其限制了知识的共享和信息的自由流动。正如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施蒂格利茨指出:“专利制让药品研发嫌贫爱富’,专利制度最根本的问题是限制知识的使用,为知识的共享带来额外成本,所以限制知识的使用只会导致效率低下。”[12]因此,创新是合作与知识共享的结果,它不仅仅是出自生产或服务领域的直接性探索,这样一来,知识权利化反而成为知识分享的障碍。

    2、创新的表现领域日益宽广,创新的进程加快,知识产权在促进创新方面的积极作用受到限制。当今时代,生物技术领域、文化遗产、软件和服务方法等领域的变革均可能会带来新一轮的创新热潮。与此同时,技术更新速度更加迅捷,专利保护、软件保护和版权保护的期限对于这样的技术创造是无意义的或者意义不大,即使有局部意义但可能阻碍知识整体的进一步创造。这样的创新所带来的效益并不是因为他们所追求垄断权利产生的,创新的针对性反而是其生命所在。实际上,研究也早已表明,知识产权只是在促进诸如医药、化工等行业的自主创新方面才具有显著优势,在其他行业的作用并不是那么立竿见影。

    3、创新的产权激励的替代物,包括秘密、市场领先、技术复杂性和互补资产的控制等,将影响知识产权制度对创新的润泽和激励。从历史上看,科技奖励制度与知识产权制度均曾成为促进创新的政策工具,在肯定知识产权所具有的潜在激励能力的同时,奖励制度的作用也不可替代。除此之外,研究还发现,“市场本身已经提供了足够精确的激励机制。诸如声名利益模仿时滞向下移动的学习曲线等天然利益更为重要[13]最具反证力的是,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既不是在有了知识产权保护之后出现的,更不是为了获得某种利益才创作出来的,而是一个民族或者社区的人民智慧、精神和信仰等基于特定的人文背景和地缘结构,在特定时期经过无数传承人创作积淀而成。

    4、知识产权对自主创新带来负面影响,特别是它可能影响基础领域的创新。基础领域的创新往往需要十年磨一剑。功利性的知识产权制度不仅无法激励更多的基础研究创新,而且实际上它并不能保护基础领域的研究成果,也不能推动创造出更多、更有影响的重大发明和发现。相反,由于知识产权的导引和暗示,创新者往往寻求在应用领域的突破和创新,并将大量的研发人才和资金吸引到了该领域。例如,在药品行业,公司要追求利润,就把研发资金放在能让他们赚钱的药品上,不管其对社会的相对价值有多少。与此形成对应的是,那些能够真正改变人类命运的药品研发却无人问津。

    5、网络技术在一定程度改变了创新的路径,影响到知识产权的正面效益的发挥。网络让知识的创造成为互动、双向、动态的进程,知识的创造主体通过网络联系在一起,从而成为知识工作者。如果知识产权制度的理念还停留在保护个别劳动者的私人财富的层面上,利用网络创新就可能受阻。这正如因特网的创始人Tim BernerLee所述,“不论是顺应自由市场的要求,还是遵从人文主义的理想,我们都感到管制是一个错误的理念。……从哲学上讲,如果网络是一个共享资源,它就必须得到无限的发展。从技术的角度看,如果存在着任何一个集中管理的点,那它很快就会成为阻碍网络发展的瓶颈,网络的发展壮大将永无可能,不受管制对网络来说是十分重要的。”[14] (P24)当前网络环境下资源共享受到限制,“数字鸿沟被人为扩大,就与网络版权的强势影响有着密切的关联。

    6、知识产权在促进技术、文化进步的同时,带来智力资源分配的诸多不均衡。就专利权而言,技术进步在专利制度的维护下会助长收入不均。美联储主席伯南克认为,因特网等新技术对高技能工作者生产率的提高幅度大于对低技能工作者的提高幅度。与全球化相比,科技应该对收入分配失衡负更大的责任。[15]除此之外,大量的数据还表明,“美国的专利制度在提供刺激因素,促进更多、更伟大的发明方面,一直是极为成功的。在那些专利制度不那么发达、不那么完善的国家中,可获专利之发明的产生数量似乎也远不如美国那么多。”[16] (导论P9-11)这就说明,在技术发展程度不同的国家,知识产权促进创新的功能并非等同。

 

    ()知识产权战略的正当性之二:与自主创新的同步性及其综合性

    综观以上分析,知识产权与自主创新是相伴而生的。知识产权是权利人对创新成果所享有的民事权利,它既是科学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制度创新产物,也是进行自主创新的必要制度激励和政策保障。但仅仅认识到这一点,还不足以使其上升到战略选择的高度。正是由于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导致创新的制约因素和动力机制发生了诸多变化,进而导致知识产权促进自主创新成为一个需要结合创新主体实际情况进行评判的政策工具时,知识产权战略才得以出现。所以,战略主体才需要根据自身的战略目标,选择适合开展自主创新的知识产权政策,确立相应的战略措施,挖掘知识产权促进创新的合理性元素,促成自主创新的实现。

 

 

    三、知识产权战略与政治文明的互动性及其回应性

 

    ()知识产权与政治文明的互动

    知识产权是政治文明进程中的产物,它不仅需要民主、自由、平等等政治思想的浇灌,而且对政治体制和社会机制提出了许多基本的要求。众所周知,知识产权制度产生于西域而不是东方,著名的李约瑟之谜所追问的也正是政治体制在知识产权产生和发展进程中的制度影响。虽然知识产权萌芽于封建社会末期,并一度是作为行会或者皇族的垄断控制权而存在。但是,知识产权最终成为创作者的私人权利,还是得益于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新政治文明的萌生。在17世纪中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中,从霍布斯、米尔顿到洛克等思想家、政治家,都主张主权在民,倡导平等自由,强调私有财产的不可侵犯性。特别是洛克的著作阐明了资产阶级关于财产和政权的原则,概括了英国资产阶级与新贵族在17世纪关于财产与政权的争议。以洛克为代表的英国资产阶级为代表的18

共6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相关文章
美日知识产权战略对我国的启示
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政策循环(The Policy Transformation on State IP Strategy)
日美高技术竞争中的专利战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中国知识产权的国际战略选择与国内战略安排
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研究补充建议
网站创始人
个人简介:(学术)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知识产权法研究所所长、无形资产管理研究中心主任
北京大学法学博士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后
邮箱:fengxiaoqingipr@sina.com
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25号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法研究所
个人简介:(实务)
最高法院案例指导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
最高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研究中心首届研究员
中欧仲裁中心仲裁员
深圳、南京仲裁委员会仲裁员
北京天驰君泰律师事务所律师
中国律协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审判研究会知识产权审判理论专业委员会委员
热点文章排行
联系我们更多>>
通讯处:(Zip:100088)
点击进入免费咨询>>

All rights reserved  备ICP证号:京ICP备12039890号 公安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1402010413号

技术支持:律师营销网  您是网站第位访客